学术研究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术研究 >> 正文

古籍研究所入选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7种

发布日期:2024-04-11    浏览次数:


第二批

1、《魏书》一百十四卷,(名录号:02746),(北齐)魏收撰,宋刻元明递修本。一册,存卷一至卷二。版式为半页九行,行十八字,白口,左右双边,单黑鱼尾。版框20.1×13.2cm, 开本28.6×19.3cm。

《魏书》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兴亡史,是历代“正史”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,是现存叙述北魏历史最原始和最完备的资料,对研究鲜卑拓跋部的历史也有重大价值。

《魏书》北宋初刻本当时就流传不广,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)曾在四川翻刻《魏书》和其他六史,这两种本子都没有传下来。传下来的魏书最早刻本便是南宋翻刻,经元、明二朝补版的所谓“三朝本”。此本外封面有朱笔题识:“道光八年秋月,同友人阳崖兄过游苏市,用白银贰两得之,此本未入明监本印也。宋本魏书 吴门汪氏藏”。卷内钤印:宝乙斋(朱文方印)、姚元之印(朱文方印),为清代著名画家姚元之旧藏。

2、《周礼》六卷《考工记》一卷,(名录号:03282),(汉)郑玄注,(明)陈凤梧编,明嘉靖六年(1527)广东顺德何鳌松江刻本。七册,版式为半页十行,行二十字,小字双行同,白口,四周单边,单黑鱼尾。版框20.4×14.2cm,开本25.7 ×16.2cm。

卷端题:汉郑玄注,后学陈凤梧编次。前有《周礼篇目》。《考工記》前有篇目。

陈凤梧(1475-1541),字文鸣,江西泰和人。弘治九年进士,仕至右都御史,卒赠工部尚书。著有《毛诗集解》、《周礼校正》、《困知记》等。

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本前有嘉靖六年陈凤梧序称“近承乏巡抚江南,辄以定本付松江何守鳌梓之以传”。何鳌为明广东顺德人,正德三年进士,曾任庆元知县,擢御史,仕至湖广布政使。馆藏本失陈序,纸潤墨精,刻印精良,钤印:“丰府藏书”(白文方印)、“檀章藏本”(朱文方印)。

3、《春秋左传》十五卷,(名录号:03347),(明)孙鑛批点,明万历四十四年(1616)吴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。十二册,版式为半页九行,行十九字,白口,四周单边,无鱼尾。版框21.5 ×15.1cm, 开本27×17.5cm。

卷端题:孙月峰先生批点。前有万历丙辰(1616)韩敬撰《孙月峰先生左评分次经传序》,闵齐伋《闵氏家刻分次春秋左传凡例》(8则),《闵氏分次春秋左传目》。每卷末有“万历丙辰夏吴兴闵齐华、闵齐伋、闵象泰分次经传“字样。是书书眉镌朱色评语,小字,每行五字,为孙月峰批点,墨印为春秋原文。

孙鑛(1542-1613),字文融,号月峰,浙江余姚人。万历二年(1574)会试第一。历官文选郎中、兵部侍郎,右都御史、南兵部尚书。著有《孙月峰全集》、《今文选》等。传详《明史列传》卷85。

闵齐伋(1575-1656),字及五,号遇五,明万历湖州乌程人。邑庠生,入太学,无传。明末刻书名家,以刻套印本著名。世所传朱墨及多色套版,是他总結前人经验而发展丰富起来的。刻有《国语》、《战国策》等十数种套印本。

该书是现知最早的吴兴双色印本,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。闵齐伋《闵氏家刻分次春秋左传凡例》记述了套印之法,并指明其利于学子阅读的优越性:“旧刻凡有批评圈点者,俱就原板墨印,艺林厌之。今另刻一板,经传用墨,批评以朱,校讎不啻三五,而钱刀之靡,非所计矣!置之帐中,當不无心赏。其初学课业,无取批评,则有墨本在。”韩敬序:“吾乡闵赤如、遇五、用和昆从,手剙分次經傳,特受先生之评,以朱副墨,一览犁然。经传籍题评开前古之新,题评翼分次树今人之古,余获之不减贾賈逵、刘兆朱墨经传也。”

钤印:“面城楼藏书印”(朱文方印)、“勉士”(白文方印)、“善本”(朱文椭圆印)、栋臣(朱文方印)、“岒南温氏珍藏”(朱文方印)、 “温澍梁印”(白文方印)、“顺德温氏家藏” (白文方印)、“温氏季宝”、“顺德温澍梁家藏善本”(朱文方印)、“澍梁”(白文方印)、“顺德温澍梁季葆氏校藏印”(朱文长方印)、“涑六艺之芳润”(朱文方印)、“涑绿楼”(朱文方印)、“涑绿主人”(朱文方印)、“涑绿楼藏书印”(朱文方印)、“幼珊”(朱文长方印)、“顺德黎骚畼九”(白文方印)、“黎骚私印”(白文方印)、 “据梧寻梦室”(白文方印)、“畼九” (朱文方印)、“畼九藏书画记”(白文方印)、“顺德黎畼九考藏书画印”(朱文方印)、“黎骚畼九” (白文方印)、“顺德黎氏据梧寻梦室所藏”(白文长方印)、“顺德黎骚畼九据梧寻梦室所藏经籍书画印记”(白文方印)、“畼九平生珍藏”(白文方印)。

“面城楼藏书印”、“勉士”是曾钊之印,曾钊(1793-1854),字勉士,广东南海人。平生好读书,藏书数万卷,藏书楼取名面城楼。曾氏藏书散出后,大部分为顺德温澍梁所得,温氏藏书楼名涑绿楼。

4、《礼记集说》十六卷,(名录号:03305),(元)陈澔撰,明正统十二年(1447)司礼监刻本。十六册,版式为半页八行,行十四字,小字双行十八字,大黑口,四周双边,双顺黑鱼尾。版框23.2×15.7cm,开本30.7×18.8cm。

卷端题:陈澔集说。前有正统十二年(1447)司礼监重刊六经序,次陈澔序,次凡例,次正文。

陈澔(1260-1341),字可大,号云住,人称经归先生。南康路都昌县(今江西都昌)人,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、教育家。

《礼记集说》集有元以前名家《礼记》之说,泛取诸家,发挥未备者则以已意,力未求精义详尽,较之卫湜《礼记集说》简约易懂,益于初学者阅读。明初取代郑注孔疏成为科举考试的官方教材,独立学官三百多年。

白棉纸印本,版框宽大,行格疏朗俊雅,字大醒目,纸墨上乘,雕刻精湛,为明内府本中上乘之作。历经五百余年,流传至今,书品尚好,亦属难得。钤印:“杲如”、“广阳赵继宗氏书画记”(朱文方印)、“赵之蔺”(白文方印)、“述菴”(朱文长方印)、“借人典籍先须爱护此士大夫百行之首”(朱文方印)、“广阳”(朱文长方印)等收藏印。

5、《大学衍义》四十三卷,(名录号:04435),(宋)真德秀撰,明嘉靖六年(1527)司礼监刻本。四十册,版式为半页八行,行十四字,小字双行同,黑口,四周双边,双顺黑鱼尾。板框22.6×15.7cm,开本32×19.4cm。

前有嘉靖六年(1527)《御制重刊大学衍义序》,《大学衍义目录》。卷四十三末有嘉靖六年(1527)杨一清《重刊大学衍义后序》。

真德秀(1178-1253),字景元,后更为希元,学者称西山先生,建宁(今属福建)人。师从朱熹弟子詹体仁。庆元五年(1199)中进士,继试中博学宏词科。历任太学博士、校书郎、秘书郎等职。著有《西山文集》、《读书记》、《大学衍义》等书。事俱《宋史·儒林传》。

是书因《大学》之义而推衍之,故名“衍义”。书中首列帝王为治之序、帝王为学之本,次分格物致知、诚意正心、修身之要、齐家之要四大纲,每纲之下又系以目,共分四纲十二目,目下又分细目,共四十四个子目,子目下引录经文,旁征史事,并阐发己见。

此书版刻刀法洗练,版框宽大,行格疏朗,字大醒目,纸白墨黑。《御制重刊大学衍义序》末、各卷首页钤印:“广运之宝”(朱文方印)、“钦文之玺”(朱文方印)。卷内钤印:“犀盦藏書”(朱文方印)、“吴陵潘氏珍藏”(朱文方印)。

6、《艺文类聚》一百卷,(名录号:04830),(唐)欧阳询撰,明嘉靖六年至七年(1527-1528)胡缵宗、陆采刻本。三十六册,版式为半页十四行,行二十八字,白口,左右双边,单黑鱼尾,板心下有陆奎、王师禹、章景华等刻工姓氏。版框:20.1×13.2cm,开本28.6×19.3cm。

版心下方有陆奎、王师禹、章景华等刻工姓氏。题“唐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欧阳询撰”。前有欧阳询序,次《艺文类聚目录》。

欧阳询(557-641),字信本,潭州临湘(今湖南长沙)人。官至太子率更令,所以后世亦称其为"信本"或"率更"。

是书为白绵纸印本,镌刻精良,笔划遒劲,印制上乘,被历代学者所称赞。钤印:“耶律楚材”(白文方印)、“郑氏家藏”(朱文方印)、“汲古主人”(朱文方印)、“毛晋”(朱文方印)、“琴书诗画巢印”(朱文方印)、“思无邪道人”(白文方印)、“蕉林藏书”(朱文方印)、“巫山梁清标玉立氏图书”(朱文方印)、“梁氏家藏宋本”(朱文方印)、“宋荦之印”(白文方印)、“绵津山人”(朱文方印)、“宋荦审定”(朱文方印)、“兰挥”(白文方印)、“宋筠”(朱文方印)、“宋氏兰挥藏书善本”(白文长方印)、“筠”(朱文圆印)、“龢松莆”(白文方印)。

此本封面正面有康熙己巳(1689)宋荦题识:“《艺文类聚》昉于唐人而刻于宋淳化间,镇州蕉林梁相国授余,读之因而叹曰:义矣哉率更之举也;博矣哉率更之推惠也。其中条贯玉粹篇章星粲,诚世间第一鸿宝。吾氏子孙其永珍之。”末有宋荦印章二枚:“宋荦之印”(白文方形),“绵津山人”(朱文方印)。

封背有宋筠题识:“雍正壬子三月上旬梁苑宋筠谨识”。末有宋筠章一枚:“筠”(朱文圆印)。

此本胡缵宗序文被撤去,又有“耶律楚材”印,故被梁清標、宋荦误认为宋本,实为明嘉靖胡缵宗、陆采刻本。

7、《韵府群玉》二十卷,(名录号:04920),(元)阴时夫编辑,阴中夫编注, 明嘉靖三十一年(1552)荆聚据明正统二年(1437)安定书堂本重刻本。十册,版式为半页十行,行字不等,小字双行二十九字,黑口,四周双边,双顺黑鱼尾。版框12.9×21cm,开本16.2×27.3cm。

卷端题:晚学阴时夫劲弦编辑 新吴阴中夫复春编注。卷一末有书牌:正统丁巳仲秋安定书堂新刊。前有滕玉霄序,至大三年(1310)姚云序,赵孟頫题,大德十一年(1307)阴竹野序,次延祐元年(1314)阴幼达序,次阴时遇序,次嘉靖壬子(1552)荊聚《重刊韵府群玉引》,次《增修韵府群玉凡例》,次《韵府群玉该载事目》,次《韵府群玉目录》。

阴时夫,字劲弦、时遇,奉新(今属江西浔阳)人。登宋宝祐九经科,入元不仕。阴中夫,字复春、幼达。

《韵府群玉》收字八千八百二十,分韵一百零六部,以韵系事,每韵之下首列本字音切,下连以散事,次则汇辑与该字有关的两字词、三字词、四字词,后罗列僧道事,又其次列活套、封名、书篇、诗篇、年号、岁名、地理、人名、姓氏、草木、禽兽、鱗介、昆虫、乐名、曲名等十五类内容。“上涉群经,下苞诸子,贤于回溪,史韵多矣”(《韵府群玉·赵孟頫题词》)。唐颜真卿《韵海镜缘》创类书按韵编排,但不传,金元押韵之书,现存者以此书最古。后来通行的韵书,多从此书录出,故在音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
此本刻印精良,函套上有王朋山题记:“《韵府群玉》廿卷,元阴时夫撰,阴中夫注。是书摘录故实辞藻,隶于各韵之下,故以“韵府群玉”名。类书以韵录事者,始于颜真卿《韵海镜原》,然其书不传,传于今者以此书为最古,明初印本第一卷后有正统丁巳安定书堂刻书牌子。全书原装十册,为即墨黄氏藏书。”题记末钤“王朋山”(朱文方印)。又每册外封面书签钤印:“王简堂印”(朱文方印)。

8、《汉蔡中郎集》六卷,(名录号:05078),(汉)蔡邕撰,(明)乔世宁 俞宪校订,明嘉靖二十七年(1548)任城杨贤刻本。四册,版式为半页九行,行二十一字,白口,四周单边,无鱼尾,版框20.1×13.2cm,开本28.6×19.3cm。

《蔡中郎集》收录蔡邕所著诗、赋及碑诔铭赞论等散文杂著,在汉文章中占有重要地位,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。原集散佚已久,今传本为后人所辑。此本为明嘉靖间乔世宁、俞宪重辑本,共九十二篇。

此本纸白墨黑,刻印精美。钤印:“小容安堂藏”(朱文长方印)、“番禺林国赓字敭伯軥录葊收藏金石书画图籍印”(朱文方印)、“乙酉优元壬辰翰林甲午散馆一等改吏部文选司”(朱文方印)。林国賡,番禺人,光绪乙酉科优贡,八旗官学教习戊子科举人,近代广东著名藏书家、校勘家。

9、《真文忠公续文章正宗》二十卷,(名录号:06367),(宋)真德秀辑, 明嘉靖二十一年晋藩胡松刻本。八册,版式为半页十行,行二十一字,小字双行同,白口,四周单边,无鱼尾。下书口镌刻工姓氏:奉、欧江、銮、金祥、李奉、李銮、陈合、耿名、陈銮等。版框19.5×13.1,开本16.2×28.6cm。

宋真德秀有《文章正宗》行世,晚岁复取当世名儒之作,分论理、叙事两类,稍加题识,未及釐正而卒。咸淳二年梁椅得真德秀手稿,与倪澄、郑圭釐为二十卷,卷二十僅有其目。此本则嘉靖二十一年滁阳胡松取倪本,益以程氏、游氏、朱氏诸疏文续成一编,以成真氏之志。

白棉纸印,钤印:“石帆亭图书印”(朱文长方印)、“池北书库”(朱文方印)、“国子祭酒”(朱文方印)、“五福堂收藏明版善本书”(朱文竖长方印)、 “黄绍斋家珍藏”(朱文竖长方印)、“山西四十后所得书画”(白文方印)。经王士禛、黄绍斋收藏。

黄绍斋(1883-1958),名国梁,集邮用名绍斋,陕西洋县人。山西早期著名集邮家。同盟会会员。历任山西都督府军政司司长、参谋长;北洋政府总统参议,晋号锐威将军;北伐后,任兵部总监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出任山西省政协委员。

10、《集录真西山文章正宗》三十卷,(名录号:06373),(宋)真德秀辑,明嘉靖二十三年(1544)孔天胤杭州府刻本。二十册,版式为半页九行,行十八字,小字双行同,白口,左右双边,单黑鱼尾。下书口镌刻工姓氏。杭瑞石序首页版心下刊“吴门章仕写 袁电刻”,浦南金跋首页版心下刊“周慈写 袁电刻”,卷三十末有“吴门沈恒 周慈 吴应龙 章仕 何伦 徐冕写 袁电等雕”字样。版框15.7×20.8,开本 18×26.9cm。

是集分辞令、议论、叙事、诗歌四类,录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以下,至唐末之作。其持论甚严,大意主于论理,而不论文。前有嘉靖甲辰(1544)孔天胤序,序末有杭州府通判杨嘉庆等十三个督理编校姓氏。孔序云“《文章正宗》三十卷,予既选工雕印,布令学徒与举兼资习之,乃复告语其意。……自嘉靖甲辰孟夏而于仲秋之望落成,诸所督校咸识明左方”。

此本行格疏朗,字体秀正,刻印精良。

第三批

1.《六子书》六十二卷(名录号:08193),(明)许宗鲁辑,明嘉靖六年(1527)许宗鲁王蓥樊川别业刻本。二十册。版式为半页十行,行二十字,小字双行同,白口,左右双边,无鱼尾。

许宗鲁(1490-1539),字东侯,号伯诚,陕西咸宁人。正德十二年进士。室名宜解书屋、樊川別业。著有《归田稿》,刻印过《国语解》、《吕氏春秋训解》等。

子目:

老子四卷 题(周)李耳撰

列子八卷 题(周)列御寇撰

莊子十卷 题(周)莊周撰

荀子二十卷 题(周)荀況撰

扬子十卷 (汉)扬雄撰

文中子十卷 (隋)王通撰

许宗鲁《六子书》共六十二卷,书口下刻有“樊川別业”,前有嘉靖六年(1527)

许宗鲁《刻六子序》,次《六子书目录》。卷末有嘉靖丁亥(1527)王蓥《刻六子后序》。许序云:“六子旧刻颇刓阙,愚视学之暇,乃与学正闽王生蓥校而梓刻,教谕蜀张生雅实参雠焉。题曰子,而黜夫经称,复故也;刻去注言,亦欲学者深思自得尔矣。”钤印:“后楼”(白文圆印)。

2.《道园学古录》五十卷(名录号:08983),(元)虞集撰,明景泰七年(1456)昆山知县郑达刻本。十二册。版式为半页十三行,行二十三字,黑口,四周单边,双顺黑鱼尾。版框19.6×13cm,开本26×17cm。

《道园学古录》是研究元代中后期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史的一部重要的元人文集。集中保存着大量有价值的碑、铭、墓志、行状、传、记、序、题跋、制诏等史料,内容丰富,为史学工作者所借重。其序、跋部分也是研究宋元文学、艺术、理学的重要材料。此外,《道园学古录》中还保存着许多有关南方道教的资料。

前有至正六年欧阳玄序,卷末有至正元年李本跋。据元至正本覆刻,《四部丛刊》初编本即据此本影印。

卷一、二及卷前欧阳玄序、卷末李本跋皆抄补。白棉纸。钤印:“闾中蓼亭萧梦松图史之章”(白文方印)、“奇文宝墨”(朱文圆印)、“开卷有益”(白文方印)、“蓼亭萧氏藏书”(朱文长方印)、“情往以赠”(白文方印)、“潜叟秘笈”(朱文方印)、“田伟后裔”(朱文方印)、“有宋荊州田氏七万五千卷堂”(朱文方印)、“东山(朱文)藏书(白文)”、“子孙保之”(朱文方印)、“伏侯在东精力所聚”(朱文方印)、“王朋山”(朱文方印)、“双梧桐斋”(朱文)。曾经萧梦松、田吴炤等人收藏。

3.《五岳山人集》三十八卷(名录号:09219),(明)黄省曾撰,明嘉靖间吴郡黄氏家刻本。七册。版式为半页十行,行十九字,白口,左右单边,单白鱼尾。版框18.6×14.2cm,开本25.3×17cm。

黃省曾(1490-1540),字勉之,号五岳山人,江苏吴县人。嘉靖十年举人。从王守仁、湛若水游,又学诗于李梦阳,以博学著称。著有《拟诗外传》、《西洋朝贡典录》、《骚苑》等。

是集凡赋诗十八卷,杂文二十卷。王世贞《序》称:其古今体诗,皆出自六代、三唐,於他文亦推许甚至。及其为《艺苑卮言》,则云勉之诗如假山,虽尔华整,大费人力。

目录末有“长洲吴曜写 黃周贤等刻”字样。版心下方有用、章掖、陆子霄、吴正之、赵履吉、章右之等刻工姓氏。纸白墨黑,板刻工整精当。钤印:“是亦楼藏书記”(白文方印)、“曹氏巢南”(白文方印)、“治墙书库”(朱文竖长方印)。

4.韩柳文一百卷(名录号:09364),(明)游居敬编,(明)莫如士重校,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)莫如士刻本,十二册。版式为半页十一行,行二十二字,白口,左右双边,双顺白鱼尾。版框18.5×13.4cm,开本31×18.8cm。

卷端题:明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新会莫如士重校。

游居敬(1509-1517),字行简,号可斋,福建南平人。嘉靖十一年(1532)进士,选庶吉士。改监察御史,巡视卢沟桥,清理商人匿税。巡按应天。嘉靖十七年为浙江按察佥事。嘉靖二十年擢广东副使。嘉靖三十七年以山东左布政使升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。穆宗即位,擢南京刑部右侍郎,改左侍郎,隆庆五年(1571)二月十二日致仕,同年九月十日卒,年六十三。

莫如士,字子元,明广东新会人。嘉靖二十六年進士,历任监察御史。

《韩柳文》收唐韩愈、柳宗元诗文,包括诗赋、杂著、书启、序跋、哀辞、碑志、杂文、表状,韩文四十卷外集十卷遗集一卷,集传一卷,柳文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,附录一卷。韩文序为李汉,柳文序为刘禹锡。

是书先为明嘉靖十六年游居敬所刻,称韩柳二人“奋追上古,削去浮艳,屏黜骈俪,追踪司马迁刘向杨雄班固诸名,笔成一家言”,“韩柳之文前人评之备矣。”后十九年,莫如士按南畿,改换题衔。《明代版本图录》卷六云:按莫如士所刻为韩柳两集,其款式与游居敬本相同,游刻在嘉靖十五年,距此才二十年,后人因疑莫氏得游刻版本,剜改衔名,据为己有,事非无因也。

此本纸白墨精,刊刻精美,堪称善本。

5.历代文粹八卷(名录号:09455),(明)陈省辑,明隆庆四年(1570)保定府贾淇刻本,八册。版式为半页十一行,行二十二字,白口,左右双边,单白鱼尾。刻工有江右付高、邹彥、江右熊成、吉彭忠、位志、冯明、冯叚、冯史、吉义、吉周、陈良、京口余高等。版框 20.8×14.8cm,开本29.8×17.6cm。

陈省,字孔震,一字幼溪,福建长乐人。嘉靖三十八年进士。万历初,累迁右副都御史。后督学北畿,出抚陕西,以艰归,再起抚楚,以功晋少司马。(同治)《长乐县志》卷十四有传。

《历代文粹》辑先秦文、西汉文、东汉文、魏晋文、唐文、宋文、明文共二百五十篇。前有隆庆庚午(1570)陈省序,称“余已选程文之近古者,刻于真定矣,犹以时文非古也,复选秦汉唐宋及我朝名家之便于举业者,汇而集之,曰《历代文粹》,欲诸生登古之法堂。……集成,刻于保定太守贾君。”贾君为贾淇,河南嵩县人。嘉靖三十八年进士,作过鄞县令、保定太守。

此本刻印精良,存世较少,除吉林大学图书馆、美国哈佛燕京大学图书馆外,仅我馆有藏。钤印:“姚时豐印”(白文方印)。

[1] [2] 下一页

上一篇
下一篇